查看原文
其他

楞伽经 116:你跟着外面的相变那是识,如如不动就是智,修行就抓到这一点

慧律法师 青袍笔记 2022-11-03

短视频目录(20180926)点击进入

近期的连载目录链接

慧律法师楞严经讲座目录(全)

历史文章阅选读二(点击标题观看)


楞伽经【五】09

《楞伽阿跋多罗宝经》慧律法师讲座

楞伽经(五)09

(在此感谢各位把视频编译成文字版的师兄!)

【注释】“采集业为识,不采集为智”:“采”,就是采取,谓(也就是)根对前境,起念攀缘。“集”,就是积集,招集。“业”,就是善恶生死之业。谓根对于前尘,而生攀缘、取著,广事采取,积集于心,招生死果,即名为识。“识”,就是分别义。谓所缘之境,虽有真妄之殊,然一切分别,都名为识。若能了根尘本来绝待,分别亦(也)无自性,则妄识不生,即名为智。此(这)二句为总颂智与识之差别。上面所言之智与识,虽有六种不同,然其要者,皆不出以分别为识,不分别为智,而分别与否,即就是在于采集与不采集。“观察一切法,通达无所有”:由观察缘生之一切法,而至通达无相、无所有,即(则)见诸法当体不生不灭,为什么会不生不灭?诸位!万法本空,当然讲不生,这个不生不灭,其实就是在强调空无自性,空相的意思,这个就见到本体了。那譬如说,一头牛,你看到一头牛,真实牛,可是站在相的角度,它是空相啊!对不对?不坏缘起,牛有牛相,牛有牛脾气,对不对?可是牛相、牛蹄,对不对?牛的这个脾气,其实都是空无自性,就是不生不灭,既见诸法当体不生不灭,而这个不生不灭空相,是用在整个宇宙的,佛陀就是发现这个真理,不是创造的,体不可得,就是不生不灭,而这个不生不灭,小至一颗颗粒微尘,体性不可得,大到无量三千大千世界,佛就是发现,喔!原来万法都是涅槃,离一切相,如空中华。此二句颂不生不灭者是智,以见诸法有生有灭,即名为识。

“逮得自在力,是则名为慧”:“逮”,就是及、至。“自在”,解脱、神通、无功用道。谓及至证得无功用道的神通自在力,用而常寂,无心遍施,即名佛之无上智慧。“慧”,即(就)是智。

【义贯】“尔时世尊欲重宣此义,而说偈言:采”取招“集”善恶生死“业”者“为识,不采集”众业者方“为智”。由“观察”缘生“一切法”,而至“通达”无相“无所有”,见诸法当体离一切生灭相,得无生忍,“逮”证“得”佛地无功用“自在”神通之“力”,用而常寂,“是则名为”如来所证之无上“慧”。所以,在座诸位,你将来在讲堂,看到任何一个人的表现,就知道他到底是用的是识,还是用的是智,如果他用的是和平理性来沟通,那个是智,那如果他用的是大小声,大小声啊!用的就是识,用的就是生灭的意识心,所以你可以好好地观察,看看哪一个人真的有功夫,有功夫的人,他是用智,不生不灭,用理性沟通,也不一定要顺着我的心,不顺着我的心,我一样如如不动,那个是智,那不顺着你的心就大小声,那个是识,这样,知道吗?懂得买玉荷包来的,那是智。没有啦,这句是开玩笑的。你们不要再买了,已经吃到上火了,你们不要再买了,我这是开玩笑的。真的,明天去买十斤来。这一句是说说笑笑的啊!

【缚境界为心,觉想生为智,无所有及胜,慧则从是生。】

被境界所困缚的,那就是识,“心”就是识,缚境界为心,就是被境界困得死死的。什么都忧郁,什么都烦恼,什么都过不去,什么都跟自己过意不去,所以大悟见性,不会跟自己过意不去,就是这个道理,也不会跟众生过意不去,也不会跟任何一个人过意不去,这个是有智慧的人。能觉知种种妄想生起的,这就是一种智慧,有的人问他:你有没有妄想?没有咧!那个就是识。你知道妄想很多吗?知道,我知道妄想不好控制。欸!这个开始有一点智慧了,无所有,这个菩萨所证的无相,当然就是无所有。“胜”当然是指佛啦。“无所有”是指大菩萨,“胜”是指佛地,佛地上妙,最殊胜的一种胜妙的境界,慧则从是生。

【注释】“缚境界为心”:“心”,即(就是)识。受缚于诸境界者,即名为心识。“觉想生为智”:能觉知种种妄想之生起者,即为智。“无所有及胜”:“无所有”,指菩萨所证之无相境界。“胜”,指佛地上上之胜妙之境。

【义贯】受“缚”于“境界”者,就是凡夫心,即名“为心”识,能“觉”知种种妄“想”之“生”起者,即“为智”。菩萨得无相“无所有,及”至佛位“胜”妙之境,“慧则从是”处而“生”。找不到境界,找不到真正的智慧,他就会迷茫,欧洲有一个人,有一对夫妻,你知道吗?他习惯什么?他喜欢去赏鲸,这个是识,不是智,喜欢赏鲸,就两个夫妻哦,真的,乘风破浪,扬起这个扬帆,这个大概,我看那个脸大概有六十几岁,因为美国人看起来比较老,欧洲人老化得比较快,欧洲人的女性只要五十岁,哇!那个脸是很严重的,皱纹一条一条的,国语我就不会写了,皱纹皱得很厉害,这个夫妻就扬帆,然后就出去赏鲸,喔!正在高兴,他看到:喔,鲸鱼、鲸鱼、鲸鱼……结果那只鲸鱼突然不晓得发飙,可能那天老婆对他不好,那只鲸鱼冲向什么?冲向那个帆船,那个鲸鱼有多大呢?靠近的时候,比那个帆船大了好多倍,一撞,翻过来了,破掉了,翻过去了,哇!还好,旁边有船,立刻救起他们那个夫妻,这一对老夫老妇,救起来的时候,受到惊吓,然后安稳后就问他:那么将来要去赏鲸,你还要不要再去啊?去啊!还要再去啊!就是这样子啦!就是这样子,众生他就是这样。

有一个人说:台湾有一个人去吴哥窟,说要叫他去吴哥窟,他不知道啊!不知道吴哥窟,他也不晓得纬度是多少,他在台湾凉习惯了,冷气吹习惯了,去到吴哥窟,到吴哥窟将近四十度,晒得快死掉了,喔!这吴哥窟是这样子啊!喔!不行,说整天都在旅社睡,叫他们自己去就好,去到那边要四十度,结果,去到吴哥窟,整天都在旅社睡,吹冷气,人家问他说,你去过吴哥窟?有啊!吴哥窟长什么样?我靠想像的,嗯!用想像还需要去吗?去吴哥窟气温快到四十度,人啊!就是真的没办法啊!没办法。所以这个就是识心分别的可怕,攀缘妄动,不晓得当下就是寂静的真如本性,不知道,菩萨应当离心意意识的分别。

【心意及与识,远离思惟想,得无思想法,佛子非声闻。】如果你依照生灭心,生灭的意,生灭的识,这个就是一种长养,增增减减,对不对?远离一切的思惟妄想,远离一切思惟妄想,这个就是前面所讲的,这就不是长养了,能够证得到无思无妄想法,“无思想”就是无思还有无妄想法,就是转识为智的意思。佛子,这个是大菩萨的境界,就不是声闻缘觉所能及。

【注释】“心意及与识”:若依心、意、意识,则为长养。“心、意、意识”即(就是)八识。“远离思惟想”:若远离一切思惟妄想分别,即非长养。长养就是生灭,“非长养”就是不生灭,“长养”是增减,是生灭,“非长养”就是不生灭。【义贯】若依“心、意、及与”意“识”,则为长养,“远离”一切“思惟”妄“想”分别,则非长养,至证“得无思”惟妄“想”之“法”,转识为智,乃“佛子”之境界,而“非声闻”之所能。【诠论】本偈为颂菩萨离心意意识、无生、无长养之境界。

【寂静胜进忍,如来清净智,生于善胜义,所行悉远离。】

说:寂静这种特别殊胜趋进忍,“忍”当然就是一种智慧了,这寂静的一种殊胜趋进之忍智,如来是最极清净的智慧,是非常非常有智慧的,全世界最有智慧的人,那当然就是佛了,生于最善,一点邪、一点恶都没有,叫做“最善”就是纯善之胜义谛,所以这一句话就很清楚的,密宗,西藏所谓的“双修”,是在这里,在佛的角度是讲不通的,那是男女的事,没有办法生最善之胜义谛,一切凡愚所行的一种妄想境界,怎么样?悉远离,所行悉远离,一切凡夫愚痴种种妄想境界,这个都是佛彻底远离的,所放下的。这一句就是说:世间人、凡夫执着死执不放的东西,圣人都放得下,所以现在就是:放得下,就是智,放不下,就是识。

【注释】“寂静胜进忍”:“寂静忍”,即(就是)寂灭忍。《仁王经》上说五种忍:伏忍、信忍、顺忍、无生忍、寂灭忍,各有下、中、上三品。三贤位菩萨皆在伏忍位;初地至三地为信忍;四至六地为顺忍;七至九地为无生忍;十地、等觉、以及佛为寂灭忍。在这里要说一句,佛有权、实二个智,这个“寂灭忍”严格说,唯佛一人得寂灭忍,其他十地等觉菩萨,这个都是权巧方便得寂灭忍,就像常寂光净土,在净土,四种土,唯佛一人居常寂光,这个是显示佛的那种境界非同小可,唯佛一人居住在常寂光净土,诸位!常寂光净土还有没有人呢?有,还有十地菩萨、等觉菩萨所居住,十地、等觉、还有佛,居住在常寂光净土,这里就要分权、实了,所以十地菩萨跟等觉菩萨,是“权”住于常寂光净土,而唯佛一人实住,实在住于常寂光净土,这个就分成权、实二智了,严格来说啦!“生于善胜义”:谓如来之智,乃生于最善之胜义谛。“所行悉远离”:“所行”,指一切凡愚所行之妄想境界,佛于此等境界悉皆远离。

【义贯】“寂静”殊“胜”趋“进”之“忍”智,乃“如来”最极“清净”之“智”,此智乃“生于”最“善”之“胜义”谛,于诸凡愚“所行”之一切妄想境界,“悉”皆“远离”。

810页【我有三种智,圣开发真实,于彼想思惟,悉摄受诸性;二乘不相应,智离诸所有。】

说:我有三种智,前面讲的,知生灭、知自共相、知不生灭,这三种智慧,前面讲了,然后呢?自觉的圣智,趋向所开发的是一种真实的智慧,“真实”是指智慧,凡夫叫做“妄想”,佛是指真实的知慧,不一样,那么凡夫之人对于佛所证得的圣人的智慧,“于彼”就是凡夫,对于彼圣人所证的这个证量的境界的智慧,“想”却都是用自己的妄想,去想像、去思惟圣人的境界,“想”就是妄想,意思就是:“于彼想思惟”就是凡夫之人对于彼圣人所证的证量境界,却用自己的生灭的妄想心,去妄想、去思惟分别,所以永远不见真,不能契入,这一句话就是说:如果师父用真如心来说法,本如言说,方便开示,而你用生灭心去听经、去闻法,你就永远不能了悟师父的这一颗心,如果我们今天学佛,用生灭的意识心,去学、去听、去闻、去了解,那么,我们这一辈子永远不能契入佛的那一种不生不灭,超越一切表相,无有思惟、无有语言的境界,这个就告诉我们,佛道,它真的很难,因为它无所指陈,没有内外、没有颜色,这个也无从比喻,唯证相应,如人饮水,冷暖自知,悉摄受诸法,是为了摄受诸法之性,众生是为什么不能见佛性呢?是因为他摄受了诸法,以为是真实,所以不见真如,关于“二乘不相应”,就是二乘人有一点修行,“不相应”就是不与染法相应,“不相应”其实就是不着于五欲六尘,就是这个意思。

但是他这个翻译的名词,就是搞得这么深奥,所以二乘人,因为有一点修行,不与染法相应,用总相念、别相念,破种种的诸法的自、共相,仅得到不相应智慧,不与染法相应的意思,意思就是:关于二乘人,他认为有染法、也有净法,所以有烦恼可断,有涅槃可证,因此他不与染法相应,就是二圣人不再执着五欲六尘,但是对于真如本性,还是没办法,说:至于二乘人与染法不相应的智慧,怎么样?智离诸所有,唯只有佛的智慧,能够知道远离诸所有,达到究竟空寂。

我先把它贯串一下,说:我有三种智,知生灭、知自共相、知不生不灭的三种智慧,这是佛自觉圣趣所开发出来的一种真实的智慧,凡夫于彼佛所证得的智慧,却用妄想,自心的妄想去分别、去推测,所以永远没有办法见到真如自性,不能契入佛的自觉圣智,这问题出在哪里呢?都是问题出在:他有摄受,摄取一切法为真实性,所以永远不了解空无自性,永远没办法见真,二乘人不染着五欲六尘,所以不与染法相应,这也算是一种智慧,至于二乘人不与染法相应,所以他有一点智慧,而唯佛远离染净,统统放下,离诸所有,究竟无生,究竟无所着,这是佛的智慧。

【注释】“我有三种智”:即(就是)上所言之“知生灭、知自共相、知不生不灭”三种智慧。“圣开发真实”:“圣”,这是指自觉圣趣。谓此三种智乃是依自觉圣趣所开发之真实智慧。“于彼想思惟,悉摄受诸性”:“彼”,指佛所证之圣智境界。“想”,妄想。“思惟”,分别。“摄受”,取著。“诸性”,诸法之性。谓凡愚之人,于佛所自证之境界,但依自心妄想分别,而摄受取著诸法之性,故(所以)不见真,不能契入。“二乘不相应”:“不相应”,指不相应智,谓与世间染法不相应之无漏智,因为二乘以总别相观,破诸法之自共相,故于世法得不相应智。不相应智其实就是说:不再着于五欲六尘的意思。虽得此智,得出离世间,然仍分别不断,不能证得究竟,及得法界一相、无碍之大自在。“智离诸所有”:谓唯我圣智远离于诸所有,究竟无所著,一相、无相。

【义贯】“我有三种智:”知生灭智、知自共相智、知不生不灭智。此乃是依自觉“圣”趣所“开发”、契入“真”如“实”际之智慧。凡愚之人“于彼”佛所证之甚深境界,却依自心妄“想思惟”分别,“悉”为“摄受”取著“诸”法之“性”,故不见真。这句话重点在,你用生灭心听经闻法,你就永远不能契入佛的心,说:不识本心,学法无益,不识不生不灭那一颗本心,学法无益,就是这个道理。因为不见真,而为什么说不识本心学法无益呢?因为你用的都是重复,生灭心,增增减减的心,不识本心,学法无益,不认识这一颗不生不灭的真如自性,真如本心,学法无益。因为你用的就是生灭意识心,这一句话就是在告诉你,学佛法一起点,出发点,就是不生不灭的真如自性,这个的重要性,至于“二乘”之人,以破自共相,故于世法得“不相应”智,唯我圣“智”远“离”于“诸所有”,究竟无所著。

【计著于自性,从诸声闻生,超度诸心量,如来智清净。】

什么叫做“计着于自性”呢?因为计着诸法的自共相,还有染净等自性,这些计着而有声闻生,就是计着于自、共相,还有染净,从诸声闻生,那么接下来,功夫就下得比较深了,以自在的智慧,超度诸心量,意思就是说:有相,就有量,有见闻觉知,关于见闻觉知,就有量,要记得,有生灭心就有量,所以不是真心,真心无量,为什么佛讲“无量无边”呢?为什么佛一直重复讲“无量无边”呢?为什么?因为他离见闻觉知嘛!当然无量无边,为什么说:度无量无边众生,实无众生可度?为什么?因为他不用生灭意识心度,虽度无量无边众生,度了全世界七十亿人口,怎么样?实无众生可度,你看佛的是什么?统统是讲真心,不住相布施,也不住相度众生,如来智清净。

【注释】“计著于自性,从诸声闻生”:由于计著诸法之自共相,及染净等自性,从这些计著,而有声闻生。【义贯】由于妄“计”执“著于”诸法之染净等“自性”,“从”如是“诸”计著,故有“声闻”产“生”。以自在慧“超”越“度”过“诸”妄想“心量”,注意,离不开见闻觉知,就一定有妄想,一定有心量,则为“如来”无上“智”慧、究竟“清净”。

【复次大慧,外道有九种转变论,外道转变见生;所谓形处转变、相转变、因转变、成转变、见转变、性转变、缘分明转变、所作分明转变、事转变。大慧,是名九种转变见,一切外道,因是起有无生转变论。】

这一段重点,由于外道没有见到真正的真如心不生不灭,所以只要起种种的变化,外相、形状、颜色,生、老、病、死,统统是妄见,这个就是外道所执着的所妄见的,复次大慧,外道看了种种的变化,起种种的妄见、妄相的执着,说:外道有九种转变论,是什么意思?外道因为有九种情形转变而生妄见,而生虚妄的执着,这重点在这个地方,要不然外面转变,跟他有什么关系?是由转变相而产生妄见,因为他没有证得到真如,然后,外道转变见生,这一句话很重要,这个就是外道所执着的一种转变,无论是种种的体形转变,颜色转变,酸的、苦的,酸变苦,苦变甜的,这个统统叫做“转变”对外道来讲,统统是妄见而生,外道所执着的转变,其实是自心妄见而生。好!所谓形处转变,譬如说:人的身体、还有处所的改变,怎么样?人的身体,你看,生、老、病、死,看到这些相在转变的时候,就认为:万法都有在转变,而不晓得:生,空性,老,空性,病,空性,死,空性,不知道,如果是圣人的话,生死对圣人来讲,其实是不生不死,但是就外道来讲,他就妄见了,欸!你看这个人,有生、有老、病、死,所以这个“形”是指身体的形状,“处”就是指处所,见到身体的形状改变了,生、老、病、死,怎么样?处所改变,嗯,就说:那个确确实实人有生、老、病、死,确确实实有处所种种的改变,而妄见而生。

接下来,相转变,譬如说:哎呀!这个人太胖了,或者这个人太瘦了,这个人,哎呀!太强了,这个人体质太虚弱了,相转变,胖、瘦、强、弱,这相改变,妄见确实有胖、瘦、强、弱,这个就是不见性,没有见到究竟的真如的本体,就一定会有妄见生,意思就是:妄见有胖、有瘦,妄见有强、有弱,这虚妄之。因转变,“因”就是能作之因转变,意思就是:外道不是说有、就是说无,然后中间产生妄识,三种互起互灭,识就随着造业就转变,不是着有,就是着无,这些都是识心分别互起互灭,简单讲:就是随着外道的有见、无见造业,识随业而转变,意思就是:人的心是善变的,因为没有正见,因转变,“因”就是知见不正的心,不是着有见,就是着无见,而造业。这个识就随业而转变,而外道认为确实有变,妄见确实有变。成转变,譬如说:神识入胎,慢慢~,然后经过一七、二七……一个月、二个月、三个月……十月怀胎,由神识怎么样?变成一个小Baby,叫做“成转变”,所成之果转变,就是神识入胎的转变。

接下来,眼见为凭的见转变,你看眼睛随着物改变,眼睛,你看,确实这东西一直在改变,我眼睛亲眼看到的,亲眼看到的,他用的是识心分别,识心分别就会随着境界转变,如果是真如,境界本来空,它变,我们的识心不生不灭,不会随着转变。接下来,叫做“性转变”,“性转变”就是万物有的是苦性、有的是甜性,有的是酸性,变来变去的,叫做“性转变”,有的由苦性变成甜性,到甜性变成醍醐味,所以在外道的角度来讲,确信,苦性变成甜性,变成醍醐的性,确实有在转变,而妄见它真的有在变,而不了解那一颗不生灭的智,智慧心。接下来,缘分明,“缘分明”就是境界的意思,心攀缘这个外境,怎么样?“转变”什么意思,缘分明,缘着这个境界分别,明明白白,这个境界确实在迁移,迁移不定,缘着境界分别心,“明”就是非常清楚地看它在迁移,在转变,那么“所作分明转变”,就是种种的造作不定,“所作”就是种种的造作,今天做这个,明天做这个,这一秒钟做这一个,下一分钟做这个,造作不定转变,而且时时刻刻都妄见,以虚妄的心,时时刻刻都有所造作,都有所造作,所以众生都会觉得自己很有成就感,为什么?他有所造作啊!时时刻刻在满足那一颗荣誉心,造作不定转变,而妄见确实有在改变。

事转变,“事”就是一切有为的事,身、口、意一切有为的事,怎么样?“事转变”就是一切有为,都离不开成、住、坏、空,所以外道妄见确实有成、住、坏、空,而佛陀却告诉我们,成则不成,灭也不是真正灭,因此只要在妄心论断,妄相论断,他都认为有所转变,这是外道所执着的。大慧,是名九种转变见,诸位!这个“见”一定要加一个“妄”,因为外道没有证得到不生不灭的本体,看到什么就执着什么,所以九种转变,对圣人来讲是不增不减,对外道来讲是妄见,这个就是重点,一切外道皆以此九种转变的妄见,因是起有、或者是无,生转变论,“生”就是互相转生,“有”转变成“无”,“无”转变成“有”,因是起有无生转变论,意思是:起“有”转变成“无”,或者是由“无”又转变成“有”的一种转变论,而妄见确实“无”转“有”,“有”转“无”叫做“生转变”,互相转生的一种妄见的一种变。

【注释】“转变论”:前面佛明示识与智之(的)分别。若依智,则洞见诸法性相如如,离于生灭;若依于识,则随境而转,见有生灭,取著外境相,是故见诸法变迁不一,纷然于目,于是乃至有九种转变之论,而不知诸法本寂,一切变化乃唯心所现。以如是著外相求,不知达本,故不见真,随妄识漂流;今佛已示识与智之分别,为令究竟远离依妄识之求,离妄归真,依于正智,故广破外道邪计之转变论,令依不生灭之智。唯有依不生灭的智才有圆满,这个世间没有圆满的,只有依于不生不灭的智慧,这个就是圆满,要不然“圆满”你去哪里找?就在自己的智慧里面找。“外道转变见生”:此(这)九种转变论为根据外道所执之转变妄见而生。所以为什么佛陀说:凡所有相,皆是虚妄,离一切相,即名诸佛,为什么?有所见就是妄。“形处转变”:身形、处所转变。如人有生老病死。

“相转变”:相貌转变,如人之相貌四肢,因年老,或者是营养、或运动、或者是操劳,而变胖、瘦、强弱、或有皱纹,称为相转变。这个最近,二姊江蕙,她就说:如果有以前的什么歌王出现,她要再加场,她要再加几场,结果那个人变胖了,刘文正,听说胖了七公斤,刘文正你不认识吗?我曾为你许下诺言~不知是否能实现~(师父学唱)就是那一位,听说胖了七公斤,不知道是不是真的,报纸报导的,所以这个人啊!这歌星、影星,还是禁不起时间的一个摧残,所以变胖、瘦、强、弱,或者有皱纹,称为“相转变”。“因转变”:能作之因转变。此(这个)是指有、无、识三者,互起互灭,识随业而转变,称为因转变。“成转变”:所成之果转变。如神识入胎,由因成果,称为成转变。“见转变”:眼观前境,而能分别,然其所见,随物迁移不定,称为见转变。“性转变”:如苦变为甜,甜转成酸等,称为性转变。“缘分明转变”:谓缘境分别,迁移不定,称为缘分明转变。“所作分明转变”:谓种种造作不定,称为所作分明转变。“事转变”:谓一切有为之事,成住坏空,称为事转变。其实一切有为就是身、口、意的造作的意思。“一切外道,因是起有无生转变论”:谓一切外道皆依此九种转变之妄见,而起“有”与“无”互相转生,从有到无、或从无到有之转变论。【义贯】本节从略。

【云何形处转变?谓形处异见。譬如金变作诸器物,则有种种形处显现,非金性变;一切性变亦复如是。或有外道作如是妄想,乃至事变妄想,彼非如非异,妄想故。】

解释一下,什么叫做“形处转变”呢?谓形处异见,“异见”就是有差别,这个形状还有处所,有种种的差别,所以妄见有变化,譬如金变作器物,在外道的角度来讲,嗯!计着,确实这个形跟处有改变,他没有看到金的性,并不是金的性有所改变,是形状有所改变,一切性变亦复如是,说:“一切性”就是一切法的变化,也是这样子,或有外道作如是妄想,意思就是:妄想当然就是执着,说:诸法的变异,种种的执着,妄想的执着,怎么样?乃至,指一切事,皆有转变的妄想执为实。诸位!这一句话重点,是只要有妄想,一切都在变,境本空,只要有妄想,一要都在变,一切都在变,就有妄见,虚妄的见,一直看到外境都在变,事实上,心中有一种不变的东西,就是真如自性,不生不灭的真如自性,所以妄想不断,你就一定会继续妄见。彼非如非异,“如”就是一,彼一切法是非一非异,“如”就是一,彼一切法非一非异,怎么样?是离一切妄想,离开了一切凡夫之心所妄想,如果你想要入于佛的圣道,就必须要这样子。

【注释】“谓形处异见”:谓计法之形处有变异之(的)妄见。为什么有妄见呢?因为不见真如,所以他一定有妄。“譬如金变作诸器物,则有种种形处显现”:譬如见金被打造成种种器物,诸外道人便计那金子定有种种形处改异显现。“非金性变”:然而金子之(的)形状相貌有殊,有改变得不一样,有差别,但是其实呢?金性实未尝改异。而外道人依识不依智,依识就是妄见,一定有妄见,所以众生有没完没了的行、住、坐、卧,食、衣、住、行,没完没有了的话题,没完没了的妄想、妄见,因为他依识不依智,“依识”就是没完没了,“依智”就是不生不灭,你要过什么生活,那个人过得争吵,那就没完没了,叫做“妄识”,那个歇即是菩提,处处都是菩提,懂得解脱自我,那个是有智慧的人,就是智。见相不见性,故(所以)不达此。“一切性变亦复如是”:“一切性”,就是一切法。谓一切法之变化亦复如是,外相有变化,本性不迁,以本性离来去生灭相故。所以众生有无尽的烦恼,有讲不完的故事跟传说,众生就是这样,如果有智慧的人,他就不会好奇,何以故?有智慧的人,当体即空,他没有好奇心。“乃至事变妄想”:乃至言一切事皆有转变之妄想。“彼非如非异,妄想故”:“彼”,就是指一切法。“如”,就是一如,即一之义。此谓:而彼一切法,实非一非异,离于一异取著之见,但愚夫以自心妄想,故见有种种转变,执之为实。

诸位!如果你有自心的妄想,你放不下,你的生命观就被扭曲,真实的生命隐没,没有开悟见性,没有真实的生命,你所过的日子,就是扭曲的生命观,扭曲的宇宙观,什么都是以妄想执着,以自我为中心,好像这个地球,这个太阳系、这个宇宙,都是为你而生存,为你而转动的,而你不知道,你这个所执着的这个“我”的四大,也不过恒河沙里面的一粒沙,整个宇宙的一个灰尘而已,而你妄执为少许的四大为自我,妄想又那么地多,所以你就知道,这个世间没有佛陀来示现,你就知道所有的众生,他会过得如何地痛苦,如此地煎熬,如此的恐惧啊!所以这个就像电影常常在演的,碰到了事情就是It`s terrible,I`m scared,那是很恐怖的,我好害怕,时时刻刻恐惧,It`s terrible,I`m scared,我很恐惧,很害怕,时时刻刻,Anytime时时刻刻都在恐惧害怕当中,为什么呢?他认为东西有变,所以众生他们怎么不会痛苦。

譬如说,今天有老公,嫁丈夫她要执着老公啊!她执着这个是真的,所以那个识心,就依靠老公,依靠老公……,她不晓得老公不存在啊!所以有一天老公死了以后,她走不出那个心中的阴影,一年、二年、三年,美国有一个,一个妇女,她这个女儿,十五年前死亡,死掉啊!十五年前死掉,她这个母亲,每年在她忌日的时候,都思惟,都哭泣,哭了十五年啊!哭了十五年,还是放不下,无缘的子女啰,无缘的子女,是不是?所以不了解这个生命,生命对众生来讲,它是一种惩罚,那么所以佛菩萨也有感情,可是他的感情是理性的,是智慧的,是真正的可以让你解脱的,因此只要没有听到佛法,都是见到种种转变,都执以为实,现在就是这样子,喔!原来就是不可得,老公,老公不可得,老婆,老婆也不可得,但是也要珍惜,是不是?珍惜,今生今世的因缘。说台湾有一对老公老婆,这个老公很好,可能也没学佛,她老公都是用写的,用写的,早上要去上班了,他就写:亲爱的,我把什么放在冰箱,记得开喔!然后写着:爱你喔!那老婆心花怒放,天天舒服得不得了,然后电话,下班回来的时候,下班回来时,又写一张卡片,洗澡,说:Honey,我放在微波炉里面这个什么东西,记得拿来吃喔!爱你喔!听说十几年都是这样写啦!十几年都是这样,写来写去,住在一起还这样子,写来写去,不知道在做什么,我也不知道怎么说,这样是做什么?看不懂啦!说:这样气氛很好,气氛很好啦!如果有一天中风了,他不就这样,爱你喔!嘴巴歪一边,爱你喔!亲爱的,祝你嘴巴不要歪喔!忙这些有的没有的,这十五年如果好好地学佛,阿弥陀佛!早就证什么果了,没办法,搞这些,就没办法了,对不对?

【义贯】“云何”为身“形处”所“转变?谓”计法之“形处”有变“异”之妄“见。譬如”见“金”被人打造而“变作诸器物”,诸外道人“则”计彼金性定“有种种形处”之变异“显现”,然形状容或有殊,并“非金性”有所改“变;一切性”(一切法)之“变”化“亦复如是”,外相有异,本性不迁。“或有外道作如是”诸法转变异之“妄想”计著,“乃至”执一切“事”皆有转“变”之“妄想”计著,然“彼”一切法实“非如”是不变、亦“非”别“异”(非一、非异),但是愚夫以自心“妄想故”见有种种转变,如晴空见华。意思就是:诸法本自空性,那么我们就见到生命的真实,所以说:诸位!什么是生命的真相?诸法空相就是生命的真相,万法无有真,离假一切真,诸位!不懂得放下缘起的假相,这一辈子注定妄想、妄相、能、所不断,会过很辛苦的日子,过有压力的日子,心里时时刻刻他都会有压力,因为他认为那是真的嘛!是不是?所以许多人受到打击的时候,无法承受,发疯,Crazyv,发狂,疯狂了,但是呢?学佛有什么好处?能够承受无比的压力,也不会变神经,就诸法如幻啊!为什么要去改变?这个就是事实,所以啊!修行要尽份,然后解脱,关于外相、正依二报就随缘了,懂得知足(的)那一颗心,就是无尽的财宝,懂得安详的那一颗心,就是无尽的安详,幸福才有办法建立的,所以为什么要学佛,就是建立真正的幸福,真正的解脱,真正的快乐,幸福哪里找?无处找,就是只有佛法。

【如是一切性转变,当知如乳酪、酒果等熟,外道转变妄想,彼亦无有转变,若有若无,自心现,外性非性。大慧,如是凡愚众生,自妄想修习生。大慧,无有法若生若灭,如见幻梦色生。】

如是一切法性的转变,一切法的转变,怎么样?有如,当知就像怎么样?“如”就是有如,比如说:像乳转变成酪,“酪”就酸酸的,酪就转变酸酸的,乳酪啊!接下来,酒跟果,这则好颠倒,划一个“→”箭号,由果转变成酒,大家都知道嘛!葡萄酒,什么酒……对不对?无花果的酒,什么都可以酿成酒啰,酒果等熟,“熟”就是会变酒,果熟了就会变酒,叫做“酒果等熟”,水果熟了就会变酒,因为有酸酸的味道,一切法都是非一非异,离于一异、有无四句的戏论,而外道不知道,于此万法,不晓得非一非异空性的思想,一直着于转变的妄想,而彼诸法,实在没有所谓的转变,因为空性故,见到不生不灭的空性故,万法其实有相也好,若有若无,其实都是自心所现,“外性非性”就是空无自性,“空无自性”就是空性,意思就是:空性,说有说无不对,其实就是无相嘛!绝对空嘛!外性就是毕竟空寂嘛!没有能缘心,没有所缘境,大慧,如是凡愚的众生所计着的转变等虚妄的妄见,前面所讲的九种,转变的一种虚妄的妄见,怎么来的?都是由自心妄想,邪修熏习而生,大慧,无有法,实在是没有法,因为诸法本自空性,空寂,诸法本来就没有生灭,说:无有法若生若灭,意思就是:实在没有一种法,因为都是空相,有生有灭都不可得,实无有法,诸法本无生灭的意思,实在无有法,什么生生灭灭都不可得,如见幻化的颜色,就像我们幻化出来的颜色,也像梦中所见的色,没有实体可得,见到万法没有实体可得。

我把它贯串一下,如是一切法的转变,一切性的转变,就像有如乳变成酪,还有果实变成酒等,这果变成酒,成熟了就变成酒,这一切法是不一不异、离于一异、有无四句等戏论,而外道不知道,离于一异、有无四句的戏论,外道于此而生出转变的妄想,所以万法会转变,其实来自一颗妄想转变的心,不在于境,而诸法实在没有转变,因为诸法本空,空无自性,那么只要你着于有、无,其实都是自心所现,所以万法空无自性,只要若有若无,都是唯心所现,外性非性,大慧,如是凡愚的众生所计着之转变,这些虚妄见,都是由自心妄想,邪修熏习而生,大慧,实在是没有法而说有生有灭,诸法本不生灭,实在无有法若生若灭,这一句的意思就是说:诸法其实本无生灭,实在无有法若生若灭,就是这个意思。修行见不生灭就是智慧,万法其实就像你见到的,其实都是如幻化的,如梦中所见的,不实在的。

【注释】“如是一切性转变,当知如乳酪、酒果等熟”:一切法之转变,皆有如乳变为酪,果变为酒一样,从缘而起,其性本非一非异,以诸法本无自性可得,诸法之自性既无,何有一异转变?何以诸法无自性?以诸法由众缘和合而生,众缘和合,故无自性。又,乳变为酪,而乳与酪之性实非一非异。若乳与酪是一者,则乳必与酪同一物,然乳实不与酪同,故知乳与酪非一;乳与酪若是定异者,一定不一样,则酪必不能从乳出,然酪实从乳出,故乳与酪亦非异。果与(跟)酒道理亦复如是(也是一样),非一非异。一切法之有变异相者,亦复如是,非一非异,离于一异、有无等四句戏论、妄想分别。诸学道人,若于如是处用心,即得入处。诸位,这里重点在哪里?看万相在转变,不要随着动念,这个重点在这个地方,让它生,让它灭,跟真心无关,你修行抓到重点了,你不要跑了,不要跟着跑,真心没有增减,你的老公死了,不要哭泣,伤心一下就好,夫妻当然有一点感情,因为他一定会死,空相故,天地万物随着变,记得,这一颗心不能变,你就找到了真实的智慧。

“外道转变妄想:诸位!这一句话的意思,重点也是,转的因,众生因看到转变,而且产生妄想,我们知道任变,让它去变,稳住这一颗真心。外道转变妄想,彼亦无有转变”:外道于此而生有转变之妄想,而彼诸法实在是空性,亦无有(没有)任何的转变。“如是凡愚众生,自妄想修习生”:如是,凡愚众生所计着之转变论等虚妄见,皆(都是)由自心妄想,邪修熏习而生。“无有法若生若灭,如见幻梦色生”:谓一切法本不生灭,有如见幻化之色,或于梦中见色,这个“色”是色法,不是女色,而谓此幻化之色或者是梦中之色为(而)有生、有灭;然而幻化之色,及梦中所见之(的)色,实在是不存在,实无若生若灭,“实无”就没有什么生灭的东西,意思:相相本空,哪有什么生灭的东西?体不可得故,以皆唯心所现故。问题出在那一颗心。

【义贯】“如是,一切性”(一切法)之“转变,当知”皆有“如”从“乳”至“酪”,或者是“酒”与“果”物“等”成“熟”所现之转变一样,其性本非有无,以诸法皆离自性故,一异性不可得。诸“外道”于此却生实有“转变”之“妄想”,而“彼”诸法实“亦无有转变”,一切诸法之“若有若无”(从无而至有,或从有而至无等),皆是“自心”所“现”,一切“外性”(外法)皆“非”有实自“性。这一句话重点,千万不要给假相骗了,千万不要给种种变化的假相给骗了,智慧就产生,大慧,如是,凡愚众生”所计着之(的)转变论等妄见,皆(统统)是由“自”心“妄想”邪“修”熏“习”而“生。大慧”,实“无有法若生若灭,”此有“如见幻”化之色,以及“梦”中之“色”,而谓其色为实有“生”、有灭;然彼幻化与梦中之色,实无若生若灭,以唯自心所现故。

【尔时世尊欲重宣此义,而说偈言:形处时转变,四大种诸根、中阴渐次生,妄想非明智。最胜于缘起,非如彼妄想;然世间缘起,如揵闼婆城。】

接下来是,形容前面的那些种种的妄见,转变的时候产生妄见,说:外道依于妄识,见到有形相还有处所,或者依于时间而改变,也有四大种,地、水、火、风的“缘转变”,“诸根”就是“相的转变”跟“见转变”,因为诸根就是六根,还有中阴身,就是前面所讲的“因转变”,渐次生出五阴,这个是“成转变”,以及“所作转变”,妄想非明智,这是一种妄想,不是明智之人,“最胜”就是佛,以佛的最殊胜妙的智慧来观察于缘起,诸法非如彼凡愚妄想之有转变一异等相,众生着于相,然后意思就是说:把真智转变成妄想,看着外面的相转变,我们的真如智慧却跟着转变,变成妄想,现在你学了这一招,外面怎么变,你人生怎么不幸,老公怎么不好,家庭怎么不幸,或者怎么恩爱,都没有关系,因为这个都不实在的东西,来来去去,生生灭灭,这个都是妄见.

记得,那一颗心稳住,你找到了佛教的根本,安详、知足、智慧,你就不再妄见诸法有来去、生灭、增减,因为诸法本空故,不是无情,反而更大的慈悲,众生不见到不生不灭的智慧,所以我们要更慈悲地面对众生,而不是无情啊!所以诸法非如彼凡愚妄想之有转变一异等相,根本就不存在,诸法不存在,怎么会有一异转变呢?所以转变问题出在你的妄想心断不了,问题出在这个地方,然是一切世间,一切都是由缘所起的,诸法本来就是如幻,如幻就是揵闼婆城,“揵闼婆城”就是自心所现的一种虚妄的境界,揵闼婆城是不实在的,所以佛智是依于智,外道是依于识,妄见有种种的识在转变,如揵闼婆城,所以众生只要着于万法,那么就没有办法开佛的智慧,那么观一切缘起,实在是如揵闼婆城,如幻不实在的城,是自心所现,离于有、无,从来不改,没有迁改,那个就是智慧的人。现在,诸位,我们练了这个武侠小说,练了十几年,练了那一招可以让对方毙命,诸位!你学这一招,外相缘起怎么变,你都是永远大慈大悲悯众生,大喜大舍济含识,永远保持这样如如不动的心,这一招,就武侠的最高招,修行的最高招,就是如如不动,不取于相,这一招,所有的烦恼统统倒,一下子就成道了。

但是有一种不是真的如如不动呢!看到一个人,这样很不如意的时候,然后他就说,我不能生气,然后他就说,人家我现在是保持如如不动,不然你就死定了,这个就不是真的如如不动,这个又不是真的如如不动,“如如不动”这句不能说,连这句都不能讲,直接就吸收,那个就是真的如如不动,我现在是修行人,所以有时候,这电影在演的,她老公去外面偷腥,她在叩……然后她老公外面有小三,然后,我现在是吃素的人,我现在在诵经,我不跟你计较这么多,欸!我不跟你计较这么多,你做了什么事情,你自己心里有数,齁、嘿、哼,就是警告他的意思,虽然说她也是吃素的人,诵经的人,她认为她自己就是修行人,事实不然啦!这是电影演的。

【注释】“形处时转变,四大种诸根、中阴渐次生”:这三句,即(就)简单地重颂九种转变论。“形处”为第一种转变论;“四大种”,即(就是)缘转变;“诸根”,即(就是)相转变与见转变;因为有能所嘛!“诸根”当然就是有能所,就是相转变、还有见转变,“中阴”,就是因转变;从中阴到入胎,“渐次生”,成转变以及所作转变。“妄想非明智”:如是妄想分别则非明智。“最胜于缘起,非如彼妄想”:“最胜”,即(就是)佛,或者是佛的智慧。谓以佛的最胜妙之智慧来观照于诸缘起诸法,即则知诸法实非如彼凡愚所妄想之有转变、一异等相。“然世间缘起,如揵闼婆城”:然世间这一切由缘所起之诸法,有如揵闼婆城,乃是自心所见,离于有无,故无有迁改。故佛依于智,不是,把它改一下,佛依于“智”,这个打错了(已更正)佛不依于识,佛依于“智故(所以)法离有无;外道依于识,所以上面的“识”,把它画叉,故(所以)妄见事事转变。

【义贯】“尔时世尊欲重宣此义,而说偈言:外道依于妄识,而见诸法之“形”相与“处”所依“时”而“转变”,见“四大种”与“诸根”,及“中阴”身“渐次”转变而“生”出五阴,如是“妄想”分别“非”属“明智”。佛以“最胜”妙之智观“于缘起”诸法,即知诸法实“非如彼”凡愚所“妄想”之有转变、一异等相;“然世间”这一切从“缘”所“起”之诸法,实有“如揵闼婆城”,乃唯自心所现,离于有无,故无有迁改。【诠论】一切外道之邪见,总不离有无、一异等四句之见。经文在此之前,佛常在破外道之有无见,至此提出九种转变论,方才正破一异之见。有无、一异之见既破,即邪见妄想不生,邪见妄想不生,即渐得亲见如如不生不灭之本体。

讲了这么多,只有一句统称,归论,归结,结论是什么?结论就是外面的相,你跟着变,那是识,如如不动这个就是智,修行就抓到这一点,这一刀就可以让烦恼毙命,你的烦恼是什么?因为看到那个相是实在的,他得罪我们,是那个人没有修养,他负因果,你跟着生气就是识,这个时候智没有了,说:我要教训他,那么就看你的发心,你用生灭心、执着心教训他,让他清醒,你也掉进去生灭,你可以用感化的,有的众生是怎么样?太过于卢(很不可理喻),他不讲道理的,那这些开悟的大圣人,向他呵斥,大声,圣人不是真的用生灭心,如果不大声,他听不懂啊!他醒不过来啊!这是圣人示现的,所以,一个结论,用识修行,百千万劫,用智修行刹那成就无上正等正觉,所以你一定要选择,正智正念,如如不动,不取于相,无念无住无相,佛祖开颜含笑,佛祖也会欢笑。好了,明天我再上一天,

请合掌!愿以此功德,消灾在座诸位法师、消灾在座诸位护法居士大德,回向本讲堂消灾点灯及亡灵牌位拔度者,回向南投养德禅寺纳骨塔一切亡灵,回向花莲佛兴寺纳骨塔一切亡灵,上报四重恩,下济三途苦。若有见闻者,悉发菩提心。尽此一报身,同生极乐国。愿生西方净土中上品莲花为父母。花开见佛悟无生不退菩萨为伴侣。好!下课!(未完)

慧律法师楞伽经一二三四目录 01-107(未完)

楞伽经107:二乘人以味着三昧,饮寂灭酒,睡无为床,所以乃至劫尽也醒不过来

楞伽经 108:每一句话都代表业力的因果,你绝对守口如瓶,学佛道首重要结善缘

楞伽经 109:无明为父,贪爱为母,贪爱一次就滋润这个业又一次

楞伽经 110:音声它是一个重要的果报,我们讲话的当中要用柔软语、安慰语

楞伽经 111:一个人如果不能记取以前的错误,他就会被因果重复地惩罚

楞伽经 112:学佛要有保任的功夫,契入无漏界的人不受语言、文字的影响

楞伽经 113:如果你不执着外境,心中就没有妄想,什么事都没发生

楞伽经 114:能离一切名相的妄想,就达到每一个人修行的终极目标

楞伽经 115:一个人在一个善知识、一个道场的座下能够安住,那个是最猛的


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

文章有问题?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